1.1.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1. 定义与形成背景
1.1 定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形成的系统理论,其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 形成背景
- 国内背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
-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需要理论指导。
- 国际背景:
-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复杂多变。
- 全球化面临新挑战,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注增强。
2. 核心内容
2.1 “八个明确”
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是核心要义和指导原则:
-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
-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能力和水平。
- 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 明确我国军队是人民军队,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2 “十四个坚持”
“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是具体的行动纲领:
-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 坚持新发展理念。
-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3. 主要实践要求
3.1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 推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领域的全面改革。
-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2 推动高质量发展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3.3 实现全面依法治国
- 加强法治建设,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3.4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 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
3.5 全面从严治党
- 坚持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
4. 历史贡献
4.1 理论贡献
- 创新性地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什么、怎样坚持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系统化和现代化。
4.2 实践贡献
- 指导党和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 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新步伐。
4.3 国际意义
- 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
- 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新经验。
5. 现实意义
5.1 理论价值
- 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
- 为全球发展和治理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方案。
5.2 实践价值
- 指导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6. 重点考点
6.1 “八个明确”
-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和基本布局。
- 明确新时代主要矛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
6.2 “十四个坚持”
- 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
- 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原则。
6.3 新时代主要矛盾
- 如何理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4 人类命运共同体
- 如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 构建全球合作与和平发展新格局。
7. 重要论述
[下级知识点]